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学人>张忠民
张忠民

个人简介

张忠民,男,1952年生。

 学术简历:

1985年复旦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史分会副会长。

 承担课题: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私营企业公私合营研究(课题批准号:11BZS066)。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托课题:清史·典志·工矿志·工业篇

(项目号:200410120204026)。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近代中国国有企业的制度演进及其治理模式(课题批准号:03BZS019)。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课题批准号:01ALS004)。

 获奖:

《和谐的努力与幻灭略论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201012月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有企业(19271949)》,200810月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200610月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略论战后南京政府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份减持》,20049月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20029月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专著:

《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有企业(19271949)》,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企业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经济历史成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商人资本与社会再生产》,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1368—1842》,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论文:

《1949—1953年上海市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制度变革》,《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

《1954年上海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3期。

《扩展公私合营下的企业制度变革——以上海1954年扩展公私合营为例》,《史林》2014年第3期。

《1953年上海十四家私营工业企业扩展“公私合营”研究》,《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晚清江南制造局的“内迁”——兼论中国工业发展中的战略纵深》,《清史研究》2013年第3期。

《国内关于1927-1937年南京政府经济公债的研究综述》(孙迪、张忠民),《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顶身股:晋商的员工激励》,《清华管理评论》2013年第2期。

《鸦片战争前夕的上海口岸》,《国家航海》2012年第2期。

《区域发展与经济支柱产业:以明清上海地区为例》,《城市史研究》2010年第1期。

《“五反”运动与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之变动——以上海私营工商企业为中心》,《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近代上海工人阶层的工资与生活——以20世纪30年代调查为中心的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2期。

《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5期。

《经验、挑战、回应——李培德〈继往开来——香港厂商75年(1934-2009)〉读后》,《史林》2010年第3期。

《江南地区的“口岸”变迁:公元750-1840年》,《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区域发展与经济支柱产业:以明清上海地区为例》,《城市史研究》2010年第1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棉纺织企业进入中国的路径与特点——以上海纺织株式会社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上海经济的历史成长:机制、功能与经济中心地位之消长(1843—1956)》,《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和谐的努力与幻灭——略论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从同业公会“业规”看近代上海同业公会的功能、作用与地位——以20世纪30年代为中心》,《江汉论坛》2007年第3期。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张忠民、朱婷),《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孙中山国家资本思想及其对南京国民政府国有经济政策的影响》,《史林》2007年第3期。

《略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有企业的经营预算制度》,《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

《略论南京政府抗战前的国有经济政策(1927—1937)》(张忠民、朱婷),《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略论近代上海城市的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力》,《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略论抗战时期内地省区企业公司的制度特征》,《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20世纪30年代上海企业的科学管理》,《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关注前沿、回应挑战,在比较中迈向经济史研究的国际化——〈企业制度·企业家精神·城市经济联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

《略论战后南京政府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份减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4期。

《抗战时期上海的产业证券与新兴企业集团——以“新亚集团”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略论抗战时期上海企业公司的制度创新》,《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略论明清时期“合伙”经济中的两种不同实现》,《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4期。

《近代上海产业证券的演进》,《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上海经济的百年成长》,《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1期。

《近代中国公司的类型及其特点》,《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1843~1978:上海经济成长的回顾与前瞻》,《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

《近代长江沿江城市周边农村的非农产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战时上海的米粮统制(1937~1945)》,《近代中国》1994年第1期。

《1912~1913年孙中山的铁路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1999年第1期。

《战时上海的米粮统制(1937~1945)》,《近代中国》1994年第1期。

《1912~1913年孙中山的铁路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1999年第1期。

《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逻辑演进及其历史启示》,《改革》1996年第5期。

《“小生产,大流通”——前近代中国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

《近代中国的“公司法”与公司制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4期。

《近代上海农村地方工业的演变及其趋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第2期。

《悲壮的一幕──战时上海的米粮单帮贸易》,《上海党史研究》1995年第S1期。

《古代中西方经济政策思想历史导向之比较》,《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前近代中国社会的高利贷与社会再生产》,《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

《1368—1840年:上海地区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其特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第2期。

《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棉、布产量估计》,《上海经济研究》1987年第4期。

《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棉布的国内贸易》,《上海经济研究》1986年第1期。





您是第 1571643 位访问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