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出生年月:1932年3月
籍贯:湖南湘潭
现在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术职称:教授
学术职务和荣衔:因对教育事业做出特殊贡献,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共湖北省委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财政部系统优秀教师称号。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所长,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等10多个全国和湖北的学术团体的理事或常务理事。
学术简历
1951年,毕业于中原大学合作系,留校任教。
1953-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历史学家尚钺教授和经济史学家傅筑夫教授。
1953年,与老一辈经济史学家张郁兰、谭佩玉、周秀鸾等人一同创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学科。
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回校任教。
1965-1973年,在中共湖北省委理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1973-1979年,在华中农学院政治部工作。
1983年,晋升教授。同年,受聘为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学术顾问,《湖北省志》副总纂。同年,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时被选为常务理事兼中国现代经济史学会副会长(1990年改称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至今为中国经济史学会名誉会长。
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8年,退休并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返聘。同年被聘为湖北省文史馆馆员。
重要论文
1、史坛巨匠 后学楷模,《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4期
2、“秦钱重,难用”考释——兼论《史记》中币值的“矛盾”,《武汉金融》总第12期(2013年4月),“湖北钱币专刊”
3、65年的探索之路,《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3期
4、让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的理论色彩更浓厚一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1期
5、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
6、一次成功的革命——从现代化角度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7、张之洞:忠臣、学者、改革家,《百年潮》2011年第4期
8、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二三事——学习汪敬虞先生论著笔记,《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1年00期
9、中国市场经济的由来——市场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简论国史分期问题《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1期
10、西汉前期的币制改革与五铢钱制度的确立(下),《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2009年7月)
11、辉煌的60年:新中国的经济成就,《史学月刊》2009年第10期
12、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的路径、成就与经验,《百年潮》2009年第10期
13、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成就与经验,乔吉燕合著,《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4、学科与学派:中国经济史学的两种分类——从梁方仲的学术地位说起,《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3期
15、西汉前期的币制改革与五铢钱制度的确立(上),《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2008年4月)
16、经济史本地化的优势与陷阱,王玲合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4期
17、1949~2002年: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经验(英文),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7,NO.4
18、1949~2002年: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2期
19、经济史学研究中区域划分的标准与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0、1842—1984年湖北省经济管理演变的轨迹,《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
21、论先秦货币的两种体系——从货币文化的视角考察楚国与黄河流域各国货币的异同,《江汉论坛》2004年第9期
22、论商兴国兴,《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23、经济史学: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4、对中国经济史教学改革的两点建议,《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5期
25、市场化与工业化:经济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层次,《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6、形散而神聚——论邓小平理论表达形式的个性与理论发展形式的多样化,《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7、中国经济50年发展的路径、阶段与基本经验,《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8、“之”字路及其理论结晶——中国经济50年发展的路径、阶段与基本经验,《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9、马克思学说向东方的传播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0、经济史学科的分类与研究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31、跟随论与沉淀论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五卷·后记》,《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6
32、营造“和为贵”的文化氛围是时代的需要,《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第12期
33、关于中国经济史上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
34、张之洞与湖北经济的崛起,周秀鸾合著,《江汉论坛》1998年第1期
35、我们想写一部怎样的《中国经济通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
36、邓小平:开创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伟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37、中国需要一门中国经济发展学,周军合著,《经济评论》1997年第1期
38、何谓“复归”─—我与杨家志教授的学术切磋,《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39、消除贫富分化的可贵历史遗产──孙中山“节富助贫”思想评述,邹进文合著,《湖北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40、创立中国的经济学,《经济学情报》1996年第4期
41、中国前近代史的奥秘──对日本国中村哲教授《中国前近代史理论的重构──序说》的评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42、学者的忧患与深思,《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43、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与理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
44、跟随历史前进──再论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45、经济史与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当代经济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李洪斌合著,《经济学情报》1995年第2期
46、四十年探索的科学结晶——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现代所处历史阶段的理论,赵凌云、苏少之合著,《江汉论坛》1995年第1
47、对外开放与封闭:历史的过程与经验,《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49、开展48市场经济史的研究,《经济评论》1994年第5期
50、《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英文),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4,No,2
51、拓莽辟蓁 新意迭陈──序《时间运用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52、经天纬地 强国富民——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特点,《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53、论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
54、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沉思——1950~1952年关于农业合作化目标模式的选择,苏少之合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
55、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与途径——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几点认识,赵凌云合著,《湖北社会科学》1992年第10期
56、湖北经济近代化进程与武昌首义,周秀鸾合著,《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57、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特贡献,苏少之合著,《湖北社会科学》1991年第7期
58、经济学论文如何出“新”,《审计与经济研究》1991年第2期
59、世界经济大危机与湖北农产品商品化的变化,班耀波合著,《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60、蔚为壮观的社会科学学科之林——《社会科学学科辞典》评介,《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61、洋务派关于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决策,《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62、中国人民对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赵凌云合著,《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10期
63、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增长速度,《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64、发扬面向现实、反思历史的优良传统,《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
65、追求平衡:历史与现实 感情与理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课题组的成立与工作,《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66、对发展的探索,赵凌云合著,《读书》1988年第7期
6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续),《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68、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方法中的几个问题,《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69、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分期,《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
70、楚国金币流通地域的考察,《江汉考古》1985年第3期
71、《1949——1982年中国经济文献索引》前言,《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72、列宁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说,《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
73、大力开展对新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是时代的要求,《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第5期
74、楚国金属货币的币材,《江汉论坛》1984年第2期
75、战国时期金币的性质,《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76、楚国金属货币币形,《江汉论坛》1983年第5期
77、论太平天国实行的土地政策,《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
78、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
79、论太平天国的“着佃交粮”制,《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
80、重议《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江汉论坛》1981年第1期
81、关于布币的三个问题——读云梦出土秦简《金布律》扎记,周秀鸾合著,《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04期
82、论太平天国实行的土地政策,《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
83、汉代的农业生产水平有多高——与宁可同志商榷,周秀鸾合著,《江汉论坛》1979年第2期
84、向贫农下中农学习辩证法,《江汉学报》1965年第8期
85、叛徒与革命英雄可以“合二而一”吗?——对李秀成评价的一种意见的商榷,《江汉学报》1964年第9期
86、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学术月刊》1960年第4期
87、驳“市场供应今不如昔”论——读史读报箚记,周秀鸾合著,《政治与经济》1960年第1期
88、读“中国近代史稿”(第—卷),《历史研究》1959年第12期
专著
1、《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
2、《经济史学概论文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张之洞全集》,武汉出版社2008年;(2011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七届湖北出版政府奖、第二十二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
4、《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2004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优秀图书一等奖)
5、《中国经济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003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3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赵德馨经济史学论文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7、《黄奕住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2001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第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8、《黄奕住传》英文版,Oei Tjoe A Biography by Zhao Dexin, Translated and Abridged by Albert (加拿大)C. S. Teoh with(美国)Irene Teoh Brosnahan. Copyright 2003 Albert Teoh. Printed and Bound in Canada;
9、《楚国的货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1998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楚国的货币》是“楚学文库”中的一种,“楚学文库”于1997年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10、《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995年获武汉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年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1、《近代中西关系与中国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99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2、《湖北省志·工业志稿》10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1990-1996年;(其中的轻工、电力、纺织、机械四卷1993年获湖北省首届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13、《财经大辞典·经济史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财经大辞典》获中国图书奖二等奖)
14、《中国经济史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年;(1991年获第五届全国图书金钥匙一等奖,同年获中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第十三届社科优秀读物优秀图书奖)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1949-1991)》5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85-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2003年获湖北省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67-1984),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992年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奖、1992年获财政部系统高校第二届优秀教材荣誉奖、1989年获河南省年度优秀图书奖、1990年获中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第十二届社科优秀读物优秀图书奖、1990年获北方十五省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1991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二等奖。)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66),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9、《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992年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纲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21、《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
22、《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日本雄浑社1971年出版日文本,美国东西中心1969年出版英文节译本);
主持重大课题
1、2015年度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经济史学的理论与历史研究》(15AZD051)。
2、国家清史工程文献项目:《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
3、国家“九五”“十五”出版计划重点图书、2004年国家清史工程文献项目:《张之洞全集》
4、国家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5、国家“九五”出版计划重点图书:《中国经济通史》
您是第 1774894 位访问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邮编:100836 电话:(010)68035007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